EAM解决方案

一、企业有现代设备管理的想法,但缺乏现代设备管理的方法

  过去企业的设备管理是以“事后维修”为主,而现在则在管理理念上要求以“预防维修”为主,并在形式上开始使用“点检制”,设置一些点检员,对每天的设备点检情况,记录在点检记录上,但是由于很多企业没有将计算机辅助管理与点检记录分析联系起来,使很多点检记录中的宝贵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封存在积满灰尘的点检记录本中了,因为仅凭手工查阅、分析这些信息,几乎成为了不可能,企业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积累的设备管理经验,也就只能属于个别人,无法使相关人员在需要时,能够共享这些信息,即:没有利用计算机建立有效的设备管理数据库,通过专用的程序对数据库进行筛选、分析、整理。

二、设备的检修周期不准确

  企业的大修周期,一般是根据行业标准或生产厂家所提供的周期来执行的,而设备的实际运行时数,如果没有具体的统计时间,未考虑由于各种原因,短期停止运行的时数,仍按原有大修周期,这会对企业造成浪费。另外,由于各个企业设备所处理的介质不同,设备的使用寿命也各有不同,企业应该根据设备记录,摸索自己的设备周期。

三、备品备件的使用周期、贮备数量不准确

  企业更换备件的主要参考一般还是以设备出现明显的运转异常后,才找机会更换备件,而不是根据检修数据统计分析出的周期,来更换备件,这样可能使设备的小问题变成大问题,既给维修工增加了不必要的劳动强度,又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四、设备的润滑保养信息不够可靠

  一般企业用于润滑的油量也基本上是估计出来的,油质已经变质或运转部位温度已经升高,才开始补油或换油,多加点、少加点也没人严格控制,这对企业不是造成了浪费,就是对设备造成了损害。

五、设备管理人员和维修作业人员的绩效考核依据不足

  由于没有准确记录设备管理工作流程的数据做为依据,设备管理工作的进度、维修作业人员的工作量都无法准确定量。

六、设备维护费用的确定,没有可靠数据支持

  现有年度的设备维护费用,一般是根据上一年度发生的费用,来预测的,而不是根据设备管理的有效数据来确定的,如果费用没花完,下一年度就会减少,如果下一年度故障设备增加,则可能将出现有些故障无法得到彻底解决,为设备运行埋下隐患。由于设备负荷环境恶劣,危险系数大,对设备运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维护、保养、点检是重中之重。

功能特点

一、广度

  系统覆盖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设备前期管理、项目管理、台帐管理、备件仓储、维护保养、点检管理、计划检修、缺陷管理、运行管理、能源管理、计量与特种设备、合同管理、报表统计、预警提示、系统管理等企业设备资产管理的各个方面,系统高度集成,资源共享。

二、深度

  结合企业设备管理中的突出问题,重点关注核心问题,以工单为中心,流程驱动,交叉权限控制,提供计划、执行、验证、改进等深层次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满足企业管理的核心需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借助短信、邮件、微信、手机等快速消息传递和推送,完成业务发起、审批、查阅、告警等工作。

三、面向不同行业特色

  针对不同行业的管理特点,系统提供有针对性的行业模板快速导入,提供有针对性的管理解决方案和功能。

一、多终端、多数据源

N9系统构成支持多样化终端平台,如下图,黄色为人机交互设备,绿色为服务类别:

二、多终端、多数据源

  系统平台集成了包括界面构件、报表构件、消息构件、逻辑定义构件、数据展示构件、工作流构件等诸多功能构件。 在此基础上用户可以按照需求重新定制所需的系统或增加企业需要的新的功能单元,从而满足企业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三、多终端、多数据源

  首先按照企业的资产管理过程进行系统划分,然后对企业具体业务进行功能划分,功能划分到底层形成独立的业务操作单元,每个操作单元对应独立的功能组件;功能组件的适当组合完成企业相关的业务。

四、多终端、多数据源

  通过工作流驱动技术、消息技术实现业务流程中待处理工作的自动呈现与快速处理。

一、提高公司效益

通过引进资产设备管理系统,必将提高设备可使用率、提高生产任务完成率。

二、提高公司效益

降低库存成本、降低消耗、节能减排、节省人力,为企业综合竞争力增强管理基础。

三、提高公司效益

资产设备管理系统的使用将规范设备管理工作人员职责,各司其职,各项管理制度、管理技术文档集中放置在服务器上。

四、提高公司效益

设备资产管理系统的使用将设备台帐信息高效管理,各种维保记录、预警信息即查即得,再也不用人工查阅各种档案。

五、提高公司效益

资产设备管理系统忠实记录从设备前期规划与采购、进厂验收与入档、运行维护、备件材料使用、设备革新与报废等整个设备生命周期事件,通过现场采集器件的部署,实时提供设备当前及历史运行状态,保证设备档案真实全面。

六、提高公司效益

通过资产设备管理系统,可以输出各种分析图表,使管理者快速了解设备运维绩效,规避设备运行风险;加强公司高层与各分厂、车间层的联系,指令下达与数据上报快速准确。